原标题:浙江省总加强大国工匠常态化服务和扶持,打造工匠人才培育品牌(引题)
结对导师“私人定制” “一人一策”动态跟踪(主题)
本报记者 邹倜然
“参加这次集中培训,收获真的特别大。不仅接触到了行业内顶尖的专家和同行,还学习了最前沿的科技理念和技术。”作为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,范丽锋前不久参加浙江省总工会“一人一策”加强大国工匠培育服务的集中培训后如此表示。在结对导师的指导下,他收获了很多新思路。
为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工匠人才培育工作品牌,浙江省总以“一人一策”加强大国工匠常态化服务和扶持,通过实施“个性化+全周期+协同式”三位一体培育机制、“课程+项目+交流+实践+推广”五维驱动培育举措,提升培育对象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,助力工匠人才晋升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。
“私人定制”的导师结对
据介绍,2024年以来,浙江省总陆续出台了《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浙江工作方案》等文件。目前,浙江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11名,遴选首期大国工匠浙江培育对象50名,初步构建了工匠人才培育的组织体系、工作体系、保障体系。
今年3月,为了给培育对象量身定制“一人一策”个性化培育方案,浙江省总和浙江工业大学合作,通过逐一走访、问卷调研等方式了解培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,进行工匠基础能力画像,找准优势和弱项,强强项,补短板。
与此同时,通过个人自荐或组织推荐,遴选出一批理论水平高、技术能力强、教学效果佳的导师,逐步建立一支涵盖高校(科研院所)专家、劳模工匠、企业(行业协会)技术骨干等跨领域、多层次的导师队伍,作为工匠培育导师库。
在摸清需求导向的基础上,采用一对一、一对多等方式,从库中选定结对导师,帮助培育对象确定攻关项目,进行理论辅导、技术指导,直至完成项目。
前不久,为期5天的首期大国工匠浙江培育集中培训在浙江工匠学院举行。50名培育对象将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“必修+选修”模式培育两年。
“本次培育工作聚焦培育对象能力建设,以提升培育对象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主要目标,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工匠人才培育工作品牌。”浙江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。
动态跟踪培育情况
为确保方案动态适配个人发展需求,浙江省总为每名培育对象建立“一人一档”数字化成长档案,动态更新培育记录、项目成果、技术等级等数据。针对培育对象学习情况和导师指导情况,还将实施“培育—评估—调整”闭环管理,培育前、中、后各开展一次评估,并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培育策略。
在大国工匠浙江培育对象“一人一策”培育方案中,每名培育对象的个人发展现状、未来培育目标和培育举措都一目了然。以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静子车间镗工一班班长余求问为例,表格中明确了他的优势是“从事镗铣加工32年,工作经验丰富,有一定的创新加工能力”,而在“电脑软件应用和智能制造领域知识”方面则存在一定短板。为此,“一人一策”给他量身定制的结对导师是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许雪峰。前期,许雪峰辅导余求问研读各类学术文献资料,并提供写作指导,助力其完成预开题汇报与研讨。
浙江工业大学数字化产业学院执行院长潘柏松也是结对导师之一。他告诉记者,根据全周期培育的特性,导师们设定了精准补强赋能、科学方法赋能、创新方法赋能、逻辑思维赋能等4个层面。
“大部分培育对象平时偏向于经验型实践。我们在培育过程中,引导他们向科学型转变,用科学思维认知工程问题的机理,用科学实验方法揭示工程问题的定量模型,提升技术攻关的深度和前沿性。”潘柏松表示。
此外,浙江省总还对培育对象安排了长期跟踪服务。培育期结束后,可根据培育对象的实际需求持续提供针对性指导,确保创新能力培养的延续性。
各方协同齐发力
“工匠人才培育是一项长期、复杂的系统工程。”浙江省总工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席吕志良表示,要多方携手共进,推动浙江省工匠人才培育工作走深走实。
为此,浙江省总发挥协调枢纽作用,建立了工会、高校(科研院所)、企业多方协同培育联系机制。培育对象所在市总工会、省产业工会设立“一对一”联系服务小组,县(市、区)总工会、合作高校、所在企业各确定1名专门人员作为联系人开展日常联系工作。
工会联系人每年至少开展2次实地走访,与企业负责人、培育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。高校(院所)联系人从目标需求、课程体系、运行保障、考核机制等方面,保持与培育对象的日常联系,严格培育纪律,健全课程体系,评价培育成果。企业联系人负责落实培育举措,协调整合企业内部资源,设立专项支持资金,为培育对象成长搭建平台、创造条件。
梁骏是杭州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专家。在培训期间,他确定了创新项目攻关选题——高集成度高安全性电子雷管芯片与系统。他坦言:“我此前一直在企业从事相关工作。但更多面向市场营运,在科技属性上有所欠缺。我的导师不仅帮我专门分析了市场情况,还在创新点凝练、材料撰写等方面提供了系统化建议。”
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谭大鹏表示,当前工匠们的技术成果通用性有待提升,急需提炼可复制的成功方法论。“在培育策略上,我们坚持‘补短板与锻长板’并重。通过建立导师管理、项目指导、授课辅导等机制,尽可能发挥出合作高校教学和科研优势。”谭大鹏说。
富成配资-富成配资官网-专业股票配资官网-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